8风荷载:
8.1讲风荷载怎么算,基本风压和雪压类似,也是气象部门统计的。但风比雪要复杂的多,雪直接落下在屋面上,荷载是雪自重引起的。而风荷载是空气分子撞击建筑物表面形成的,哪儿都吹,墙也吹,屋面也吹,还会形成负压,沿高度还不一样,越高风越大,和地面粗糙度也有关,地面越粗糙,风速越慢,与建筑物表面平整度也有关,表面越光滑,风越小,否则越大。和建筑物外形也有关,流线型,就不招风。而且风是动荷载,对结构的作用实际上应该算结构的动力响应,所以还要考虑风振的影响。对于大跨、高耸、沿海的重要建构筑物,要重点分析风致响应,做风洞试验
8.2讲风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这个和地面粗糙度有关,越低的地方受地面粗糙度影响越大,越高影响越小,这个好理解,高处风景都一样了。
8.3讲体型系数,有个很长很长的表,前人做了很多风洞试验,获得了很多数据,大家查表就行了,但复杂的项目,还是要做风洞试验或者做CFD,另外算主体和围护是不一样的,这个要注意。另外群体效应要注意,你周围站个人是会影响空气流动场的。
8.4讲顺风向风振,对于比较柔的高耸或大跨,应考虑风振影响,比较普通的高耸,可以只考虑一阶阵型来算风振,比较复杂的,应该多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大跨与高耸不同,比较复杂,不宜简化。风和地震一样,都是随机过程,要用随机振动的理论来计算响应。
8.5讲横风向和扭转风振,主要也是针对高层和高耸,气流运动比较诡异,很多时候会激励起结构的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
8.6讲阵风系数,就是因为围护结构总被吹坏,才加了这么个系数,以此提高围护结构的可靠度。

在这本规范里,风是最复杂的,风就向地震一样,是随机过程,还是个空间场,而且风的输入更复杂,属于流体力学范畴,还要考虑流固耦合,风致响应算起来比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还要复杂,风和地震一样,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方向,值得好好研究。等我再学习学习,找机会再专门讨论讨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