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021-69110889/400-6899562

房屋纠偏加固方案
来源: | 作者:tongce | 发布时间: 2017-04-18 | 360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该小区位于浦东,共建有17幢多层房屋。该小区住宅楼于1993年动工兴建,1994年底竣工后未
      正式投入使用,其上部结构尚未办理质量核验手续。目前,为了解住宅楼结构工程质量并为改建
      与整修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某小区委托我司小区内的17幢房屋结构工程进行过检测与评估。

      根据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提供的检测报告(报告编号:DF03-073),14及15号房屋倾
      斜率较大,其中14号房屋最大倾斜率达10.9‰,15号房屋最大倾斜率达7.0‰,均超过了规范规
      定的限值。因此对该房屋进行纠偏加固处理。

1.2 本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如下资料编制: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
      (3)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提交的房屋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编号:DF03-073);
      (4)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国家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6)业主提供的有关房屋设计图纸;
      (7)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邻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建筑物基底处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其下所揭示的
      范围内为上海典型的软粘土。地质土层划分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地基持力层褐黄色粉质粘
      土层较薄,层厚仅为0.8 m~1.0 m左右。

      地基土层划分表



3 房屋结构概况

             房屋平面呈点状,东西向轴线总长18.6 m,南北向轴线总长14 m,一单元,一梯二户,南
      侧房间开间3.6~4.5 m。北侧厨房及楼梯间开间2.7 m,东、西两户分别在东、西侧有两个阳台。

             房屋为砖混结构,其平面各阳角、楼梯间、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纵墙与山墙交接处等部位
      均设置240×240 mm的构造柱,每层楼盖及屋盖位置均设置圈梁。卫生间、厨房采用80厚现浇
      楼板,卧室楼板为120厚预制板。房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4 房屋加固纠偏设计方案

4.1 房屋纠偏设计原则
      纠偏是指对已发生较大倾斜的建筑物进行扶正的施工与监测过程。对房屋基础沉降已基本稳定的
      建筑物可只采用纠偏对房屋进行直接扶正,而对已发生较大倾斜且沉降速率仍较大,若想彻底根
      治房屋倾斜,不仅需纠偏,并且需要对基础地基进行加固,这样,施工后房屋才不会再次发生倾
      斜。

      目前, 软土地区建筑物的纠偏工程, 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

4.2 纠偏设计方案
      据房屋倾斜状况及沉降发展趋势,拟采用对房屋进行纠偏并同时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施工方案。
      1号房屋:
             房屋总体向西北侧倾斜,所以在东、南侧布置掏土孔,进行纠偏;因房屋的倾斜率相差不大,
      所以沿南侧东西和东侧南北向均匀布置掏土孔。在房屋西侧和北侧按一墙一桩的原则在掏土前布
      置锚杆静压桩(共14根)加固,使其稳定减少沉降,南侧和东侧在掏土纠偏达到设计要求后亦进行
      锚杆静压桩加固,以起到稳定房屋沉降的目的。

      2号房屋:
             房屋总体向北侧倾斜,所以在南侧布置掏土孔,进行纠偏。因房屋的倾斜率相差不大,所以
      沿南侧东西向均匀布置掏土孔。在房屋北侧按一墙一桩的原则在掏土前布置锚杆静压桩(共13根)
      加固,使其稳定减少沉降,南侧在掏土纠偏达到设计要求后亦进行锚杆静压桩加固,以起到稳定
      房屋沉降的目的。

      1、桩型、桩径、桩长确定与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估算。
           据房屋沉降倾斜状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定本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为250×250mm预制
           方桩,每节段长2~2.5m,有效桩长为20.0m,桩尖进入⑤层,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350K
           N(根据经验估算,施工前应采用静力触探确定桩长范围内的土层分布)。桩位布置见附图。

      2、最终压桩力的确定
           P(pc)=Kp×Rd
           Rd—单桩承载力
           Kp—0.96~1.06粘性土砂土、素填土为1.6
           Kp—取平均值为1.0
           最终压桩力=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0=350KN
      3、掏土量的计算
           掏(排)土纠偏是指在倾斜建筑物基础沉降的部分采取掏(排)土的迫降措施,形成基底下
           土体部分产生空洞,依靠结构物自重挤压土体,产生一定侧向挤出变形,迫使基础下沉,使
           不均匀沉降得到调整和达到纠偏目的。

           掏土量Q计算:
           Q=K×L×B×ΔS
           K—经验系数  经验值取0.66(筏基)
           L—基础底面的长度
           B—基础底面的宽度
           ΔS—差异沉降
           根据本建筑物倾斜情况及地基的复杂性,掏土孔沿基础外均匀布置,每孔从不同方向掏土。
           具体掏土量及掏土孔布置的疏密据沉降量及现场反馈监测信息来确定。


5 纠偏加固施工方法

5.1  锚杆静压桩施工

5.1.1 锚杆静压桩工作量
        加固采用250×250mm的锚杆静压桩,本次压桩桩长暂定为20m,桩尖进入⑤层,桩数确定为:
        14号房屋14根;15号房屋13根。



5.1.2 锚杆静压桩施工流程
        在房屋外侧基础开挖施工槽,将基础暴露;
        桩孔定位;
         开凿桩孔,桩孔尺寸300×300;
         安装锚杆,采用M27×4,硫磺胶泥固结;
         安装压桩架;
         压桩,桩顶进入底板50—100mm;
         采用硫磺胶泥接桩;
         封桩采用锚杆交叉焊16钢筋;
         混凝土强度C30,并掺入微膨胀剂及早强剂。
         其它未尽之处参照上海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5.1.3 施工技术要求
        ⑴施工中开凿桩孔尺寸不小于300×300mm,,桩孔应尽量靠近基础梁。压桩前用小钻杆探明
           地下有无障碍物,保证桩能压下去。

        ⑵采用M27×4锚杆,锚杆长度为400mm。
        ⑶桩架应与锚杆紧固到位,防止桩架晃动,桩架与基础平面保持垂直。
        ⑷基桩桩尖就位时保持垂直,严禁偏心受压,桩段就位后必须加以校正,保持与上节桩在同一
           轴线上,垂直偏差不超过1.5%的桩长。

        ⑸采用硫磺胶泥接桩,为确保接头质量,硫磺胶泥的熬制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40~145度。
        ⑹压桩应一次到位,严禁超时停顿。
        ⑺施工前应做好原材料、预制构件的合格质检证明及试验报告,施工过程中认真记录压桩力及
           桩长,施工后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⑻封桩前应清洗孔壁和排水,采用φ16交叉钢筋与锚杆焊接,保证桩与基础连接可靠后封桩。
        ⑼采用C30早强微膨胀混凝土封桩。
         压桩终止控制标准:(1)压桩到设计桩长;(2)压桩桩顶反力超过最终压桩力。两条满足其
         中一条即可终止压桩。

5.2掏土施工

5.2.1钻机掏土工艺流程
         钻机就位   起吊钻杆    钻杆定向   钻进   钻杆定向调整    取土
5.2.2钻机取土技术
         (1)钻机就位后应保持机身稳定,防止晃动。
             取土采用Φ120的麻花钻头,采取多向钻进取土,各掏土点含三孔,呈三叉形分布,中间孔
             10m,30度,分叉孔12m,40度。掏土顺序为先中间孔,再分叉孔,掏土点顺序均采取内
             插法。即:掏土均从房屋两侧开始,再掏中间掏土点,然后从两侧间隔掏土;首先干掏,若
             效果不明显,再用水冲。    

         (2)严格控制第一次掏土量,每孔掏土量控制在0.2方。掏完第一遍后,按原来顺序掏第二遍,
             以此类推。

         (3)钻孔定向一般与基础呈30度至45度。
         (4)钻进时,一般应以低速、大扭距的档位进行,以保证取土效果。
         (5)在沉降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对掏土孔进行回填。
         由于建筑物掏土侧环境比较复杂,为避免持续掏土对地下管线或相邻建筑物造成损伤,掏土应
         尽量缓慢进行,每天的掏土纠编量应不大于3mm 。

5.3监测技术要求 

           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用经纬仪定时(一般为一周一次)测量倾斜。
           掏土侧(房屋南侧)在掏土期间的沉降速率控制在3~5mm/天以内,如沉降速率接近5mm/
         天,据现场情况停止或减慢掏土速率直到沉降速率下降至3mm/天以内,才能重新开始掏土。

         步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施工异常,及时分析,实时调整,优化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施工采用信息化施工,要求每天对房屋进行沉降监测,每天上午9时前将前一天沉降观测结果报
         告业主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现场项目经理根据前一天沉降结果,调整施工进度。如果沉降异常
         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分析会,研究对策,指导施工。

5.4施工顺序安排

         先在房屋北侧进行锚杆静压桩加固,立即进行封桩,而后进行南侧掏土,待南侧掏土纠倾至接近
         设计要求后,再施工南侧锚杆静压桩。


6 纠偏效果估算

        建筑物垂直纠偏量按下式计算:
        SH=ΔS·H/L
        式中:H—建(构)筑物高度(mm);
        L—纠偏方向建(构)筑物宽度(mm);
        ΔS—设计纠偏量(mm);
        房屋倾斜率:Δt= SH/H
        在纠偏施工结束四个月后,房屋基础的沉降速率小于0.1mm/天;掏土纠偏后,房屋倾斜率必须小
        于4‰,满足规范要求。

7 施工机械


8 工期

        总工期60天(不包括施工后期监测工期)。